黑鳥雖強調訊息,其音樂本身也不簡化粗糙,收錄在《宣言》的純音樂《Internationale》,仿照Jimi Hendrix一九六九年在胡士托音樂節變奏美國國歌的彈法,改編成酒醉版的《國際歌》,跌盪而抑壓的演繹,在頹敝和消沉中顯出更大的抵抗和叛逆;這演奏固然需要一定的電結他技術,要達到Jimi Hendrix樂風效果的話還須改變正常的結他調弦以及在聲效器運用上加以調校,但更需要奏者本身敏銳的洞察和感知能力,以此運用於對《國際歌》的變奏所達至的境界,迄今未見來者。在八九年的《民眾擁有力量》盒帶中,黑鳥以眾唱形式再錄製《國際歌》,在起首插入當時天安門廣場上的真實錄音而更見震撼,其力量或只有九十年代初中國內地的唐朝樂隊版本《國際歌》可堪比。在較靜態的藍調音樂中,《宣言》專輯中另有一首《Last Thoughts of 83》,由郭達年彈藍調結他,蕪露(亦即今天講故事的雄仔叔叔)以英語讀出由觀看電影《單車失竊記》後所寫的詩,並到中環天星碼頭外實地錄音,以真實、虛無、鬱結而覺醒的詩歌與藍調,對應一九八三年底璀璨燈飾下的香港都市。
音樂如何帶動覺醒?在《核塵灰》所談論的反核,其實當時達明一派也有一曲〈大亞灣之戀〉,其他流行樂隊如Raidas、Beyond、太極亦有不同的社會關注點,我想,黑鳥所強調的政治覺醒其實並不孤立,從這角度看,黑鳥的音樂仍是一種搖滾,具省察力的搖滾本就散播理想和願景,除了抗爭和憤怒,搖滾者所追尋的理念世界仍在不同的時空裡承傳,由John Lennon的《Image》、《Power to the People》,Patti Smith的《People have the Power》,至黑鳥談論跨越國界的〈宣言〉實一脈相承,九十年代AMK的《二零九四年》也承接再演化這訊息。